【原创】月亮可能是地球的“俘虏”而非撞击形成
2017-09-25 13:42:08
  • 0
  • 0
  • 0

【原创】月亮可能是地球的“俘虏”而非撞击形成

文/简浩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首次提出“大撞击”理论,曾假设,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在距今45亿年前猛烈撞击了早期的地球,月球正是在这次大碰撞中产生的碎片所形成。直到现在,科学界还是认为月球是大撞击形成,并且不断寻找蛛丝马脚来维护这个假设。

对大撞击这个假设,以及后来许多科学家种种的验证与探讨,我表示大胆质疑,不能使我信服。

如果月球真的是假设撞击形成,从撞击模拟中可以看出,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

1),地球上的大量水源可能会撞飞很多,流失到外太空,水比地球其它物质质量轻,地球的水就没那么多了。

2),可能不止形成一个月球,很可能是两个以上。

我的假设:月球很可能是地球在早期外围近轨道“俘获”的“俘虏”小行星,与此同时,月球空间环境还给地球带来可观的“战利品”就是水与空气,月球自身的水与空气被地球引力“洗窃一空”。

那时地球的外围空间环境和月球,还没形成“按部就班”稳定的轨道,几乎是“乱云飞渡”,月球因不断受到来自郧石和小行星带撞击而增加体重,轨道自然内迁,被地球强大的“引力势力”范围“抓获”,成为地球的唯一卫星。这时,地球周边的宇宙空间环境就“干净”多了,从此对地球大的“撞击威胁”就没有了。

地球刚“俘获”月球时,由于引力惯性作用,以致地月之间距离很近,地球有了月球的加入,地月的“牵手活动”和月球引力的拉力冲动,给地球带来了自转轴倾斜23.439281度,从此而引起地球四季分明,给地球带来了稳定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驱使地球地壳的板块碰撞和大陆漂移,从而形成稳固的大陆、山川、江河、湖泊、潮汐,沧海变桑田。然而,就是这段“地月亲近”时期,月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动能和不可思议的生态缔造,此后,“俘获牵手”的引力惯性趋于平静反弹,地月逐渐远离。地球生命正是得益于稳定的月球宇宙环境而绵延。

至于月球的地质物质构成,因为是接近地球近轨道的小行星,所以很多与地球地质有象似之处,但还是有截然不同的物质层次区别,不同的太阳系环境层次,就有不同的物质层次行星,并非都相同。太阳系原始物质可能是由中子星碰撞或超新星爆炸核聚变而形成的一片尘埃,在尘埃的宇宙小环境物质旋涡中,一是物以类聚,二是聚变爆炸抛射物质也是里重外轻,所以太阳系里圈轨道多是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圈多是气态行星。


E-mail:jh070115@163.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