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中微子探测实验项目没有科学价值
2019-09-16 07:45:38
  • 0
  • 0
  • 2

三大中微子探测实验项目没有科学价值

原创/简浩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世界里的隐身高手,可以轻易穿越各种物体,同时,还有快速衰变的“变身术”,速度几乎相当与光速,中微子重量比电子还轻600倍,很难探测到中微子的身影。因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甚至认为中微子还隐藏着与宇宙大爆炸有关的绝世秘密。我认为,中微子并没有这么神秘,没有多少研究实验价值,不值得投入大量资金去做探测实验。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世界有三家科研机构投入巨资,开展中微子探测实验项目:

一是日本文部科学省8月21日确定在岐阜县飞騨市建设下一代中微子探测器即“顶级神冈”探测器,计划2025年后投入使用,旨在揭示宇宙起源和物质诞生等谜团。

二是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最复杂高能物理实验装置,与目前最好的国际同类装置相比,它的规模大20倍,精度提高近一倍,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2015年开始建设,计划到2021年底完成探测器建造。

三是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的“深部地下中微子实验”设施也分别将于2022年和2026年投入使用。

下面是我对中微子的研究结论:

一、中微子的基本概况

中微子何方“神圣”?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最神秘、最特殊的一种粒子。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而稳定存在,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最强的穿透力,可以轻而易举穿越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检测中微子非常困难。

中微子是宇宙中重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有4种,分别是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缪中微子)、τ子中微子(陶中微子)、变异惰性中微子。中微子的质量非常轻,1998年,物理学家利用日本一个矿内的超级神冈探测器,发现中微子质量小于电子的十亿分之一,它接近光速运动,实验证明,中微子在行进过程中并无能量损耗。

二、中微子的来源

中微子是核聚变、核裂变的“副产品”。中微子是高能光子湮灭后的残留射线粒子,4种中微子是由不同的高能光子湮灭后所产生。中微子起源于恒星核聚变时被挤出的正负电子产生强大的光子,中微子就是光子湮灭时的残留物。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产生的中微子数量非常巨大。另外,中微子也能在人造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过程中产生,例如:氢弹、核反应堆、太阳、天然放射性、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宇宙中的中微子主要源自核聚变,中微子是核聚变、核裂变的“副产品”。你如果不相信,假如进行试验氢弹爆炸时,在爆炸的近距离范围内,你就可测量到高能光子湮灭时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将来在“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备周围,你也可探测到高能光子湮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

不说别的恒星,就说离我们最近的太阳,太阳表面的每平方厘米,每秒钟就能至少辐射6000亿个中微子,太阳的表面积乘以6000亿,可见辐射的中微子数量非常巨大。不说别的星系,就说银河系,大概就有4000亿个恒星,而宇宙中大概有一万亿个星系,你看,宇宙中不是充满了中微子吗?成了中微子的海洋。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身体,每秒钟至少有一亿个中微子从每个人身体中穿过,你未必有感觉,而庞大的地球,每秒钟也有无数的中微子穿过,可见,中微子的能量和数量不同凡响。

三、与中微子有关的科研问题

一是,世界科学史上几次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科研成果,实际探测到的都不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而是聚变天体和恒星聚变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宇宙中有数不清大大小小的恒星,宇宙中充满了中微子信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中微子热振荡与自旋的非常快,振荡频率也在3K的微波范围,电视机的雪花信号,就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横冲直闯的中微子信号。过去,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的宇宙微波背景信号,实际就是中微子信号。

二是有人曾想象利用中微子通信?不可能做到。因为中微子不可能在发射端调制出带载信息,通信终端无法接收解调。

三是欧洲航天局盖亚卫星制作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宇宙全景图”,同样采集的也是中微子信号。

总之,要有敏锐超前的科技战略远见,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在能够改变未来、改变世界、改变大局的重大前沿的科研课题和基础研究上,投放在高价值、高回报的科研项目上,淘汰可有可无的科研项目,淘汰落后、重复、过时、渺茫的科研项目。

高能物理研究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冷聚变、微聚变、聚变热能、增殖核电、移动核电、微型核电、核子装备、量子核能、核子器件、高能光学、核能引擎、离子引擎”上才对,这钱花的才值,而高大空项目、渺茫项目、劳民伤财项目代表不了政绩、成果。

(E-mail:jh070115@163.com)2019/9/16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