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运动释放出巨大离心力推动形成大陆山脉
原创/简浩
地球隐藏着很多科学奥秘,为什么会形成辽阔壮观的七大洲大陆山脉和广袤蔚蓝的四大洋,就是其中的未解之谜,有不少说法,但始终没有定论。说来也怪,不只地球有大陆高山,其他行星也有大陆高山,比如金星、火星也是如此,实际,这是宇宙中行星共有的科学规律。
我的研究认为,地球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科学真相很简单,地球高速自转运动释放出巨大离心力是形成大陆、高山的内在动力和科学真相。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与宇宙中其他天体一样是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每秒7.292×10^(-5)弧度,地球赤道上的高速自转线速度为每秒466米。
地球高速自转的同时,会释放出巨大的离心力,推动从地幔至地壳向上隆起运动,从而形成辽阔的大陆和巍峨的山脉。地球为了满足自转重力和离心力的对称、平衡,于是形成了较为对称分布的七大洲大陆。
然而,地壳板块运动跟随形成大陆山脉只是表面现象,真相是板块运动跟随地球自转离心力,推动从地幔至地壳向上隆起运动的力进行运动。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20年3月2日在《研究表明:30亿年前的地球到处是水,根本没有大陆》报道称:32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新的证据表明,这颗行星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根本没有大陆。后来大陆出现了,板块运动推高了巨大的岩石陆块,使其露出海面。本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是艾奥瓦州立大学地质和大气科学系助理教授本杰明•约翰逊。
我认为,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这篇科学报道,其中两个科学认识有误。一是地球形成之初,就有大陆了,那时的地球并不是被整个海洋所覆盖,大陆不是现在分布的七大洲,而是七大洲连在一块的原始“泛大陆”。二是大陆的出现,并不是板块运动推高了巨大的岩石陆块,使其露出海面,而是地球自转离心力推动了从地幔至地壳向上隆起运动,板块运动只是跟着地球自转离心力推动从地幔至地壳向上隆起运动的力走动。
我认为,不要把科学真相与科学现象混淆起来,现象代替不了真相。
一、地球自转运动离心力推动形成大陆分布与造山运动
1、整体原始泛大陆。我给那时的地球比喻为“一个棱”,30多亿年前的地球正年轻,一天只有8至10个小时,这时的地球只需要一个没有分离的整体原始大陆,地球自转就可满足摆动步进加速的要求。
2、南美洲、北美洲与非洲。我给那时的地球比喻为“两个棱”。由于地球物质逐渐老化,自转变慢。地球为了适应加速自转,原始泛大陆开始分离漂移,形成了南北贯通、东西对称的南美洲、北美洲与非洲两大板块,由此,地球自转满足了摆动步进加速的要求。后来,为了适应地球自转的南北重力与离心力的对称、平衡需要,于是分离漂移出了亚欧板块与南极大陆板块。这时地球自转速度一天已经延长为20个小时。
3、澳洲。我给那时的地球比喻为“三个棱”。随着地球物质的动能逐渐减小,自转变慢,地球为了满足适应在太阳引力环境中加速自转的需要,于是分离漂移出澳洲板块,同时,也适应了地球自转的南北地壳重力对称平衡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摆动步进加速的需要。那时的地球,自转一天已经延长为22个小时。
4、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这是地球自转离心力隆起的产物,我给那时的地球比喻为“四个棱”。欧亚大陆板块的重力太大,地球需要高高的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才能摆动加速自转,才能满足地球自转摆动步进加速的要求。
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为古地中海。随着地球自转变慢,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末期,地壳逐渐缓慢趋向沉降,于是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上升,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其实,这些地壳的板块漂移,都是为了满足地球自转需要摆动步进加速的需要。地球今天的自转一天已经延长为24个小时。
青藏高原形成了巨大的气流阻力和气流“涟漪”,对中国东南广大区域形成了非常大的气候影响力。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南的广大区域,在冬季时,青藏高原拦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经过南亚地区长驱直入,很容易形成较长时间而特定气候生态下的“寒、湿、阴、瘟”,在地球变暖以后会越来越明显。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就有这样的特定气候。
5、“五棱”正在形成中。随着地球物质逐渐老化,地球自转继续减慢,于是非洲大陆东部的南北大分裂正在进行中,这也是为了满足地球自转离心力需要摆动步进加速的要求。
6、“六棱”正在潜移默化中。我估计“六棱”在夏威夷群岛,五百万年以后,那里会慢慢升起,同样也是为了满足地球自转离心力需要摆动步进加速的要求。
7、南极大陆的奥秘。南极大陆约有1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大陆面积的十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高于其他洲。我给南极大陆高原比喻为地球“陀螺”的椎点。南极大陆高原的作用是让地球自转的更稳、更快,与月球北极“陀螺”椎点互补和谐、遥相呼应,同时,构成和满足稳定和谐的地月与地日的引力环境要求。
南极大陆的冬季直径大约5400公里,面积最大,重力也最大,而北半球恰好是夏季,其间,地球公转椭圆轨道正处于远日点,这时的地球距离银河系中心(重力源)最近,自转需要更稳,才能摆脱银河系中心重力源吸引和银河系自转形成的暗能量的双重扰动。
南极大陆的夏季直径大约3600公里,面积最小,重力也最小,而这时正好满足近日点的引力环境需要,其间,这时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最大、最深,受太阳紫外线辐射最强,而南极冬季远日点时臭氧空洞最小。
二、地球自转运动离心力在太阳系引力环境中自我调整“造棱”分布
1、地球自转离心力造“棱”的好处,能够满足地球自转必须摆动步进加速的要求。
2、需要合适的“棱”子。山太高了,地球自转会摇摆不稳,不适应太阳引力环境的需要。山太低了,会使摆动步进加速的动能不足,起不到“棱”的应有作用。为此,地球不断默默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大陆与山的高度。总算下来,地球每过100年,每天要减慢17毫秒,别看数小,日久天长就很可观。
3、行星越大,形成的“棱”越多,反之,行星越小,形成的“棱”越少,与离心力和质量成正比。
4、宇宙中所有星系与天体,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都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自然规律,即宇宙基本规律:“距离太阳(重力源)越近的星体,位能会越小,自转速度则越慢,而动能会越大,公转速度则越快。反之,距离太阳(重力源)越远的星体,位能会越大,自转速度则越快,而动能会越小,公转速度则越慢。”由此,行星“棱”的多少与高低,与这个宇宙基本规律密切相关。
5、地球山脉的高低,与太阳的引力环境息息相关,与地球的“位能”和“动能”息息相关,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息息相关,在宇宙环境中并不简单与孤立。
结语
地球自转运动的巨大离心力,在推动形成大陆的同时,两极会向内稍扁,并且,地壳会产生螺旋运动,进行循环升降。比如,北冰洋的洋底会缓慢向下变深下降,而南极大陆在为了稳定自转“陀螺”的同时,大陆下面很可能是巨大空洞。
地球自转运动的离心力推动形成了大陆,大陆分布必须满足摆动步进加速的需要,因此,需要合适的“棱”即大陆作支持,这个“棱”就是七大洲的大陆与山脉。
(作者信箱:jh070115@163.com)2020/3/5